2024.04.03

家庭照顧的重量

家庭照顧的負荷

      在華人社會裡,有著許多獨有的文化,如同謙虛、忍讓、看面子給人情、孝順等等。其中,孝順是與生活密不可分的一個核心信念,我們被期待要為家族爭光、回饋父母、親身侍奉等等。在集體主義的薰陶之下,我們也需要承擔與執行許多來自社會的責任義務。

      百善孝為先,這是在儒家思想影響下,長久以來我們會在傳統社會文化下聽見的一句話,於是不可避免的-我們經常會需要去面對有關於「孝順」相關的議題。擔心被社會譴責自己不孝順、仔細思考自己的行動是否符合父母期望、期待能夠被喜愛接納等。因此,當父母年紀大了、身體有許多病痛、無法自由行動,開始使用長照的資源後,子女經常會開始思考有被照顧需求的父母,接下來的照顧模式,居家照顧在外籍看護工尚未能夠被啟動申請時,是否自己需要離職照顧?而離職後的經濟狀態,又會成為另一種壓力,又或是將父母送至機構照顧,又會擔心被視為不孝或者無能的表現。也因為這樣,長期家庭照顧的結果,往往造成極大的壓力。

孝道困境與其家庭照顧壓力

     我們總會在每一個家庭議題中感到掙扎拉扯,既想要你我都好、又感覺自身的選擇有其限制性。如同談到長期照顧,當今天家人有著需要被照顧的需求,許多人的選擇往往是辭職、選擇比較彈性的工作,想要多一點時間貼身照顧家人,讓生活沒有遺憾。可是,照顧是勞心勞力的事情,尤其是當被照顧者無法自主活動,需要較為貼身的照顧,環境中的聲響(長輩的哀號、大叫)、氣味(便溺、潮濕的臭味)、擺設(雜亂的布置)等,都會造成照顧者極大的心理壓力,長久下來可能導致睡眠、飲食狀態的改變,或是也因此感到悶悶不樂、對生活失去期待感與控制感。

       久而久之,照顧者經常會感受到一種對於未來的茫然,認為自己的時間生活無法自己掌控,只能被迫的跟隨被照顧者的需求。也不確定照顧需要持續多長的時間,這種長時間的照顧,時常會加重了一個人的無力感和憂鬱。

如何幫助

      照顧往往不只是出於義務那麼簡單,而是帶著許多愛和回報的心情。於是,協助自己梳理內在經驗是重要的,首先我們需要去了解自己究竟承接了怎麼樣的期待、懷抱著怎麼樣的心情,開始選擇照顧的路途。接著,需要試圖去思考,自己擁有哪一些選擇,當自己可以看清楚不是別無選擇,通常也更能甘心樂意地接受決定所要承擔的後果。最終,在照顧的路上,因為自己的生活也將持續下去,若能夠也幫助自己鋪墊未來生活的樣貌,不犧牲,才會是可以永續經營的根本。      如果你正在經歷長期照顧的生活,試著想要對自己好一點,不妨可以做以下幾點:

1.    找到人說說話:有社會支持是非常重要的,照顧往往是私密而難以對他人開口的,如果在這個過程能有好朋友、好家人,陪伴自己分攤照顧所造成的心理壓力,可以大幅改善心理的不平衡感受。若真的沒有資源,也可以嘗試透過諮商,幫助自己找到心理的支持。

2.   梳理長照選項:情緒緊繃之時,往往我們會將生活看成是有極大限制、無力無望的。當情緒緩解,有時我們能想到更多的因應問題方式,在此時,才能好好去盤點目前有哪些可以應用的資源,哪些方式是可能對現在生活有所幫助的。

3.    拓展自己的人生角色:長時間的照顧容易讓生活「只剩下照顧」,長久下來自我認同可能會被照顧者的身分所佔據。喘息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透過檢視目前的人生角色,適度的去發展除了照顧以外的其他活動、其他角色認同,能夠支持心靈持續豐盛,不會因為生活的限制而感到乾枯。

 

如果你正在經歷家庭照顧的壓力,這些無形的壓力可能會造成身體的負荷、疲勞感,甚至是影響睡眠,透過諮商幫助自己調節壓力,緩解情緒的困擾進而梳理自己的內在經驗。期待心理諮商是陪伴你在喘息空間裡可以安頓心理的方法,我們也考量現實狀況照顧者前來諮商的頻率可能不會很高,所以如何從心理諮商當中學習一些方式讓自己回到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些自我照護,這些也是我們在回家諮商所進行心理諮商時特別會留意的地方。

在回家,我們提供有品質的諮商服務與溫馨的空間,陪著你一起走過照顧的旅途。回家,回自己的心家,適時喘口氣,在照顧路上,你不孤單。

預約連結:https://mindhome.com.tw/contact

撰文者:魏大紘諮商心理師|李汶軒諮商心理師

分享
推薦